跳到主要內容
:::

世代育兒觀念不同,長輩干涉教養時衝突怎麼化解?

點閱次數|74次

/郁真  / Pexels-Alex Green

 

不同立場該聽誰的?將教養目的回歸於原點:讓孩子更好

含飴弄孫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但長輩對孫兒的愛有時卻可能讓媽媽爸爸好困擾。在育兒方法上,年輕家長習慣上網查資料、看書、問醫師;長輩則認為「我以前還不是這樣把你帶大的」,會以長年的經驗值來照顧孩子。在世代育兒觀的差異下,遇到教養衝突時爸媽希望能堅持自己的育兒想法,但又怕得罪長輩,那麼,該如何應對?彼此有沒有平衡點呢?

  • 老人家擁有人生經驗累積的智慧,是子女、孫兒最好的參謀,不過談到「育兒」這件大事,若與長輩的教養意見相左,得想辦法聰明溝通。長輩大多的出發點是因為疼孫,認為自己的育兒方式對孫子較好。



     根據衛福部出版的《 0-6歲正向教養手冊》,若和長者的教養立場產生衝突,建議爸媽可先以肯定的言語來表達感謝,接著再強調「調整後的方式會對孩子更好」來和長輩溝通,通常長者會比較容易接納。在教養觀念不同的狀況下,避免陷入「爭一口氣看誰占上風」的陷阱,常見以下NG作法最好避免,例如:
  • 長輩一開口介入,你就馬上制止,讓孩子知道誰是這個家的老大。
  • 不再讓長輩和孩子見面。
  • 私下告訴孩子,絕對不准聽長輩的話

爸媽應將教養目的回歸於原點——「讓孩子更好」。

 

教養衝突白熱化,當心對孩子有負面影響

當成人間的教養意見不同,甚至產生了對立,恐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首先是情緒上的緊張、焦慮感,不知到底該聽誰的才好;其次,若爸媽常和長輩因育兒問題起衝突,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是破壞家人感情的起因者,逐漸累積壓力而情緒波動大。

 

幼兒時期正是常規養成的重要階段,當教養者的意見不一致,也易讓孩子無所適從,可能導致小心翼翼不敢犯錯,就為避免大人又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吵架;或有部分孩子變得誰的話也不聽,因為不管聽誰的意見似乎都不對。

 

因此,建議爸媽和長輩間可採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溝通教養立場,再達成雙方一致的共識,成人的身教、言教也是相當重要的,讓孩子看到你在尊重長輩的態度下理性溝通,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正面示範喔!

 

常見教養衝突這樣解

1.盼讓孩子自己學吃飯,但長輩搶著餵

幼兒在學習生活能力、建立常規的階段,可能會遇到長輩想要幫忙的狀況,例如搶著餵寶寶、以口直接咬斷食物來餵食等,造成爸媽困擾。若遇到類似情況,在孩子尚無法自己吃完一頓飯之前,可選擇避開和長輩的飯局。

 

2.寵孫寵過頭,家有直升機祖父母

有些長輩抱持著疼愛孫輩的心,常把所有大小事都幫忙做好,孩子反而喪失了許多學習機會,例如出門時總幫孩子把鞋穿好,簡單的家事如洗碗洗杯子、擦桌子等也從未讓幼兒參與。

 

和長輩溝通時,可以用「為孩子好」的出發點來婉轉說明,例如:如果事事都幫孩子做好,等到未來上學時才發現自己都不會該怎麼辦?所以當然得先在家裡讓孩子學會。

 

3.疼孫愛給糖吃,換個方法試試看

部分長輩為表達對孩子的疼愛之意,可能會給小朋友吃了爸媽眼中不適當的食物,例如過量的糖果、巧克力,或易造成意外窒息的果凍、麻糬等。除了阻止之外,爸媽不妨可先拿適合幼兒吃的健康零嘴給長輩,再請長輩拿給孫輩,同樣可讓長者表達愛孫的情意。

 

4.育兒方式引衝突?耐心說給長輩聽

隨著時代變遷和進步,現代年輕爸媽的育兒方式和長輩當年已有巨大改變,例如過往認為「食物要嚼爛再給寶寶吃,才不會噎到」,但現代已有食物調理機等研磨工具,加上成人口中有大量細菌,以口餵食將傳染疾病給寶寶。

 

此外,常見的類似狀況還有老一輩認為「寶寶吹冷氣會著涼、感冒」,不過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感冒常與免疫力、病毒感染有關,並不會因為吹冷氣就生病。以上這些對長輩來說的新觀念,需要耐心讓他們了解,也可藉由相關新聞、文章轉貼給阿公阿嬤,或在診所、醫院詢問醫師,由醫師之口來讓長輩理解,以「第三方」的專業立場來說明,長者會較容易接受。

 

養兒方知父母恩,以愛溝通更融洽

年輕爸媽在有了孩子後,更能體會當年父母育兒的辛勞,而許多家長為了打拚賺錢,會將孩子託付給長輩照顧,阿公阿嬤成為最好的托育後盾。若在育兒觀念上有不同看法,以愛溝通是最佳方式,首先不吝嗇感謝與肯定長輩的付出,再用溫和的方式傳達自己的育兒觀念,讓長者理解並接受;爸媽也應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尊重長輩的教養決定,雙方皆在「為了孩子好」的前提下一起努力,家庭氣氛將更融洽。

 

若溝通後仍無法改變長輩的做法,可考慮以漸進和緩的方式取回教養主導權,用「不讓老人家太操勞」等較不激烈的溝通方式,替孩子尋找可信任且與自己理念相近的保母或托兒所來安排托育。



 

圖片來源網址與拍攝授權

#育兒 #長輩 #教養衝突 #干涉


點擊後回到頁面內容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