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幼兒保險如何規劃?掌握3大原則及容易忽略的注意事項

點閱次數|25次

/黃郁真  / Pixabay-Tumisu

 

孩子出生後就可以投保了嗎?

常聽人說寶寶出生後710天內儘快投保,這是因為院所在新生兒初生48小時內會進行健保給付的「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10天內可得知檢測結果,而這項檢查目前在金管會法規下並不影響核保(在投保前不知檢測結果都算生效;自費檢測項目則不在此範圍內)。

 

但篩檢結果如有異狀,保險公司仍可要求觀察寶寶身體情況一段時間並延期承保,這段期間就有空窗期的風險。



 

此外,保險公司依險種在投保後有30天不等的等待期,為的是預防被保險人帶病投保,在此期間如發生理賠事件,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21項新生兒篩檢」則不在此規範內,其他自費檢測仍在範圍內。



 

綜合上述兩項與時間有關的原因,以及趁早分散嬰兒期可能面臨先天、後天的疾病風險,寶寶的醫療保障需要提前規劃;建議在懷孕後期就可以先準備,等孩子出生後,確認計畫中的保險商品沒有異動,而寶寶也有了名字及身分證字號就能投保。

 

一份適合孩子的保單該有哪些內容?

幼兒保單被保險人雖然是孩子,其實受到保障的不只有寶寶,主要是負責家中經濟及照顧的家長。一旦小朋友生病了,爸媽除了心疼孩子受苦之外,萬一需要長期治療或龐大的醫藥費用,必須扛起開銷和投入照護小寶貝。這種身心煎熬,如有轉嫁風險於保險,至少可彌補收支問題,也能為寶貝選擇較佳的醫療品質。

 

坊間的保險商品眾多,也有業者推出制式的新生兒罐頭保單,保險這種平常不想用到,卻又不得不花點心思了解的繁瑣文件,經常讓父母不知該如何選擇是好,無論怎麼選,仍有幾項大原則:

 

1.首重醫療:

孩子成長的各階段中,難以避免大小疾病,而「實支實付」醫療險較能符合孩童實際發生醫療行為時的需求,比方需要持續治療或手術時,想給孩子好的醫療照護、幫助他儘快恢復健康,然而許多自費項目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加上二代健保制度改動——自費項目變多、住院天數變少,醫療雜費(藥費及耗材費等)、手術費經常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此時,實支實付型的醫療保單便可負擔這些費用,不過仍需留意購買的額度上限及理賠規則。

 

此外,有不少爸媽會將這項規劃拆成兩筆預算、投保在兩間保險公司,保險業界稱為「雙實支實付」,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兩邊都可以申請理賠;例如醫療實際自費6萬元,單保一家理賠上限5萬元,無法補足1萬的差額,若雙邊理賠則共可申請10萬元,差額之外的其餘理賠金還可補貼於工作請假薪資或後續居家照護費用。但投保前須留意該保險公司能否使用收據「副本」理賠。



實支實付為定期險,也就是一年一約的意思,大多保證續保,但有最高續保年齡;有些人因而認為終身醫療較有保障——因為保障終身?實際上,終身醫療著重在日額給付的病房費或手術費用,如果醫療產生的多是雜費、門診手術費......或者不需住院,那麼日額(定額)給付能補足醫療費缺口則相當有限,況且長期來說還有通貨膨脹的影響。



其實,部分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已有「轉換成日額」的彈性,能依當下情況選擇適合的理賠方式,可事先了解、詢問。因此,幼兒保單一般建議優先規劃實支實付醫療險,如有多的預算再依需求考慮其他醫療險種。

 

2.意外險不可少:

年幼的孩子經常在探索,對於危險的認知一知半解,一不小心就會發生跌傷、燙傷、骨折等狀況,所以意外險的規劃為必要項目,尤其是重大燒燙傷和實支實付這兩項,因為幼兒不幸意外時可能需要手術、植皮及持續復健,醫療費用是一筆大負擔。意外險通常還包括意外門診、住院、手術、失能、骨折未住院等保障範圍,依保險公司商品而定,選擇時可多留意。

 

3.依預算搭配重大傷病、失能險、癌症險:

  1. 重大傷病:惡性腫瘤、罕見疾病或傷害事故造成的創傷......重症皆是威脅幼童生命的重大傷病,發生時家庭往往措手不及,除了心裡承受壓力,治療費用十分驚人。相對過去「重大疾病」的疾病範圍,「重大傷病」涵蓋較廣。而「連結健保重大傷病卡」的險種是只要取得此卡即具理賠條件,一筆給付的理賠金能暫時紓解經濟上的負擔。

 

  1. 失能險:雖然幼兒發生失能的機率不高,但萬一失能如手腳無法自主等,爸媽最擔心照顧不了一輩子,孩子的餘命仍長,往後人生中的看護費、生活費該從哪裡來。失能險包含疾病失能和意外失能,分為每月扶助金或一筆給付的類型,可轉移此類風險。

 

  1. 癌症險:癌症是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孩童十大死因前三名。一次給付的險種,可自由運用高額理賠金給予孩子較好的醫療照護,也能因應龐大費用上的燃眉之急。如預算可以,年齡小投保癌症險相對保費較低;也有家長因預算不足但又想分散嬰兒階段的罹癌風險而先投保,之後再降低額度或單獨解約此項。

 

幼兒保單的必要和次要選擇?

在理財規劃上,家庭保費預算約佔家庭年收入30%以內,才不會過於負擔。也可考量家庭成員如發生狀況時的風險承受度、想要怎樣的醫療品質、會不會影響工作、由誰照顧等短、中、長期的醫療費和生活費等風險轉移。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將錢用在刀口上,尤其年輕父母還在打拼,需衡量的是自己扛起來相當吃力的部分,如何分散風險於保險,才不會因衝擊而垮掉,並不是求樣樣理賠,也不是為了越小買越便宜。

 

幼兒抵抗力弱易生病,也容易因故受傷,上述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意外險優先規劃,依預算和個人需求增加重大傷病、失能險、癌症險基本保障。而在預算有限分配時,先考慮定期險,未來經濟許可再做其他加強,否則範圍越廣保費越高,例如讓終身險與儲蓄險排擠了經費運用。一年2萬左右的保費已能規劃完整保障內容。

 

至於壽險,沒有家庭責任的幼兒其實不需要,除非因為年紀小保費較低,以此作為主約用以搭配附約。因顧慮道德風險,20206月生效的《保險法》107條修正案揭示,15歲以下孩童身故,壽險總體上限是61.5萬,主要用意是做喪葬費,超過金額不予理賠。同樣的,儲蓄險不脫壽險目的,幼兒儲蓄險沒有其必要性,而且現今儲蓄的投資效益不高。

 

幼兒保險的特別注意事項

除了保單內容,規劃時還可以留意以下幾點:

1.爸媽自己的保障也需要檢視:

成人有狀況孩子必定受影響,爸媽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保單能否為家庭轉嫁風險。此外,「豁免保費」是保險的保障,萬一遇到重大事件,例如失能而失業、無法持續繳交保費,即可免繳保費、保單持續有效,對於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務必事先了解保險公司的條款,因為豁免的範圍每家保單各有限制,須仔細確認。

 

2.注意保單條款細則:

沒有遇到理賠時通常不會特別閱讀保單條款,但有些細項是業務員可能遺漏,或是保戶聽過就忘,卻影響權益的。譬如手術理賠是按照手術表上的比例還是依收據理賠、醫療險雜費理賠範圍是「概括式」還是「列舉式」......,所以建議至少看過條款內容,釐清幾項要點,以免事發當下才發現差異。

 

3.單獨規劃,不附於爸媽主約之下:

有些家長為了節省保費等原因,而選擇將孩子的各項保險掛在自己的主契約之下,這麼做有個風險,因為附約最高續保到23歲,屆時子女的健康狀態需重新核定。另外,假設爸媽的主契約失效,附約也可能終止。因此,長遠來看,孩子自己的保單含主附約可避免此情況。

 

購物時人們經常講究CP值,風險管理也不例外,低保費高保障原則是家長們期望的保單內容;只要回歸到保險的核心價值,相信爸媽便能規劃出適合孩子的保障。而購買保單時請考量家庭的收支平衡,以免因求好心切買過多,以至保費超出經濟負擔最後解約,反而得不償失。也別忘了,隨著年齡及責任狀態等改變仍需適時調整保單,才能符合自家當時的需求。

 

圖片來源網址與拍攝授權

 

#幼兒保險 #新生兒保險 #兒童保險規劃


點擊後回到頁面內容頂端